wbg logo

传媒扫描

10月9日汉声微信公众号:在武汉,他们一天要吃300颗猕猴桃

  夏天收尾,褐绿新鲜毛茸茸的猕猴桃刚上市。 

  大多数武汉人不知道,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科研基地就藏在东湖边的武汉植物园里。 

  据说,这里的科研人员一天要吃三百个猕猴桃,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 

  6个足球场规模的果园 

  地球最大的猕猴桃博物馆 

  猕猴桃科研基地在植物园一角,占地四公顷,相当于6座标准足球场大小。猕猴桃没成熟的季节,特别低调,很少有人注意到。 

  这座不起眼的科研基地,其实是全球最大的“猕猴桃博物馆”,世界上绝大多数猕猴桃物种,都能在这儿找到。 

  当然,科研的主要任务之一,是不断研发好吃的猕猴桃品种。这里诞生的猕猴桃品种,被广泛种植在全国各地,甚至远赴欧洲、南美洲,也许你在进口超市高价买到的“奇异果”,就诞生在这儿。 

  十月初,猕猴桃纷纷挂果,伸出铁网,挂在游客长廊的头顶上。 

  “日啖猕猴桃三百颗” 

  有一种工伤叫做拉肚子嘴唇疼 

  猕猴桃试验田中间,一栋三层楼是实验楼,三十多位猕猴桃专家就在“田间地头”工作。正逢果实成熟季节,二楼的实验室里堆满了刚采摘的三四百种猕猴桃,弥漫着浓郁的果香。 

 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规模的猕猴桃,小花特别惊喜。和科研人员聊过,才发现猕猴桃科研,原来远没有想象中轻松有趣。 

  这片巨大的试验田里,生长着接近三万棵猕猴桃。 

  猕猴桃的育种工作周期很长,从种子到成熟挂果,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。科研人员需要对大量猕猴桃的后代进行持续多年的观察和鉴定,才能选出少量几个“万里挑一”的新品种。八年前,实验小组在湖北大悟基地种下了18000颗猕猴桃的幼苗,才在今年收获了这些实验果实。 

  张琦老师负责对猕猴桃做性状研究,为了在果实新鲜时进行评测,他每天要品尝两三百个猕猴桃,对色泽、硬度、口感、味道等指标进行记录。 

  每种猕猴桃的观测不止一遍。在第一遍记录后,等待三五天,果实软熟,味道变甜,到达猕猴桃最美味的时期,再做第二遍观测。 

  “这里每一个猕猴桃我都要尝一遍。从早上八点吃到晚上八点,回家会拉肚子,嘴唇也会疼。” 

 

  种植猕猴桃也不是一件轻松事,它们也会生病。 

  潘慧在科研基地已经工作三年,专做病理学研究。预防和治疗猕猴桃早熟、提前脱落或树木坏死等病症,是“猕猴桃医生”。为了给猕猴桃治病,她每天要提取细胞培养,研究细菌,对症下药。 

  实验室的冰箱里,放有两年来的几百份培养皿。更多的,被提取进试管,永久保存在负八十度的冰箱里。 

  每年四五月猕猴桃开花,蜜蜂会帮忙传播花粉,所以猕猴桃园里允许养蜂人的存在。 

  武汉南北交界,气候适宜,各种猕猴桃都可以在此生存。从1978年开始,这里累计培育出二十多个新品种的猕猴桃。其中黄肉的‘金艳’和红心的‘东红’是目前国内种植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。科研基地研发的“金桃”,则被欧洲、南美洲引进,种植生产。 

  所以,六个足球场大的猕猴桃果园,每年成熟的试验果实,吃不完怎么办啊? 

  当然是卖扔(mài)掉咯。 

  园区内挂果的猕猴桃,很少直接对游客售卖,因为达不到商品的标准,多数实(pǐn)验(cháng)完毕被直接扔掉了。 

  据说,这个季节去逛植物园,运气好的时候能遇到猕猴桃园旁小规模的临时售卖,价格划算,味道好,关键是没有农药化肥,纯天然。 

  科研人员会对研发品种层层筛选,留下味甜多汁、保鲜期长的品种,给农民或农业公司大规模种植,再生产售卖。我们在超市买到的猕猴桃,许多都诞生在这里。 

  金秋十月,正是猕猴桃上市的季节。 

  当它的柔软的果肉在嘴里融化,别忘了,它诞生在这片家门口低调不起眼的果园里,背后有一群可爱的科研工作者。(原载于《汉声》2018-10-9 

 

    

科普开放部